刑法是以國家名義規定什么是犯罪和應負何種刑事責任,并給犯罪分子以何種刑罰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犯罪行為一般要符合四個構成要件,分別是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有些行為在客觀上造成一定的損害結果,表面上也符合某些犯罪構成要件,但是這些行為實際上沒有社會危害性,則不構成犯罪,比如正當防衛。正當防衛屬于犯罪排除事由情形之一,而何為正當防衛,在理論界產生爭議。本作者認為厘清何為正當防衛,我們要準確把握正當防衛構成要件和特殊防衛,同時避免與緊急避險進行混淆。
一、正當防衛的構成要件
(一)概念
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例如,甲追殺乙,乙為了保護自己人身安全進行進行反擊,將甲殺死。小明該行為構成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二)構成要件
通過深入分析概念,我們可得出正當防衛的構成要件如下:
1.防衛起因:存在現實不法侵害。注意:不法侵害要現實存在,排除假象防衛。例如,小紅夜晚在街上行走,感覺后面有人跟蹤,認為該人想搶其財產,于是拿起路邊磚塊將人砸成重傷,事后查明該人僅是路人。小紅行為不構成正當防衛,需負刑事責任。
2.防衛時間: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注意:不法侵害已經結束了再采取反擊行為,則不構成正當防衛。例如,小明的錢包被甲偷走了,第二天看到甲,立馬上去將甲打成重傷。小明的行為不構成正當防衛,需負刑事責任。
3.防衛對象:只能針對不法侵害人本。
4.防衛意圖:主觀上必須具有防衛意圖。注意:可以是為了保護自己利益,也可以為了保護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或第三人利益。例如,小軍在逛街時,看到一個美女被搶劫,為了保護美女的人身財產安全,英勇跟歹徒搏斗,最后造成歹徒重傷。小軍的行為構成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5.防衛限度: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損害。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而防衛過當不是獨立罪名,對于防衛過當應根據其符合的犯罪構成確定罪名。
行為人的行為要符合五個構成要件才能認定為正當防衛,若其中一個條件不符合,不構成正當防衛。但是行為人的行為符合防衛起因、防衛時間、防衛對象、防衛意圖,但超出必要限度,則構成防衛過當,應負刑事責任,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
二、特殊防衛
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如“昆山持刀砍人案”,由于劉某的寶馬車與于某的電動車發生碰撞,雙方發生爭執。劉某從車上拿出一把刀連續擊打于某,后被于某反搶砍刀并捅刺、砍擊數刀,劉海龍身受重傷,經搶救無效死亡。劉某持刀連續擊打于某,嚴重危及于某的人身安全,其不法侵害行為認定為“行兇”。劉某行為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三、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的區別
犯罪排除事由主要包括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而緊急避險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而采取的損害另一較小的合法利益以保護較大的合法權益的行為。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在認定正當防衛過程中,大家比較容易與緊急避險進行混淆,因此我們需要對兩者進行清晰對比。
綜上所述,行為人的行為要符合五個構成要件才能認定為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但是要注意,行為人因正當防衛造成的損害,不負刑事責任,同時也不負民事責任。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中公教育公基常識頻道)
掃碼系統刷題,參加每周??即筚?/p>
下載安裝后,點擊“刷題”按鈕即可暢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9-30
09-30
09-29
09-29
09-29
09-28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