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答名人名言類題目時同學們都比較頭大,主要在于無話可說,想分析卻無從談起,而使用人物事例對名言所反映的道理進行分析往往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在實踐運用中同學們也呈現出兩種極端:要么特別熟悉人物事例,在講述時啰嗦沒有重點;要么只是很淺地談談人物事跡,缺少細節。今天中公教育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人物事例在答題運用中如何避免以上兩種情況。
人物事跡的使用首先是要切合名言所反映的道理與精神,不同人物的動人事跡體現出的其精神是不同的。例如我們談到“青春是用來奮斗的”,這里我們可以聯想到在鄭州跪地救人的實習醫生于逸飛、可以想到“最美書記”“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但是有的同學卻會提到鐘南山院士等,鐘南山院士的事跡當然令我們感動,也可以體現出奮斗的精神,為民服務等,但談到“青春”卻有些不符。
所以我們在選取人物事跡時要盡量切題,在這里建議大家積累多個不同人物事例,例如選?。狐h員干部、青年代表、社會熱心群眾等。
很多同學知道很多人物事例,但是在運用上卻往往不會表達,抓不住重點。在這里就需要我們提前整理好,并且了解重點有哪些。在這里我可以分享一個我自己常用的結構:人物總的貢獻+細節事跡+分析回扣。
1.人物總的貢獻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人物獲得的稱號、榮譽、在崗年限、從事的事業等。例如:“守島衛士”王繼才守衛開山島32年、“最美校長”張桂梅堅守滇西貧困地區四十多年,開辦免費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等。
2.細節事跡是在這些偉大人物的事跡中尤其動人的事例。例如王繼才守衛的開山島與陸地隔絕,補給船一個月來一次,他與妻子經常面臨斷水斷糧的困境;在面對走私偷渡等違法犯罪分子的賄賂和威脅時剛正不阿,堅定守衛祖國門戶。例如張桂梅校長把積蓄都拿來幫助貧困山區的女孩,自己卻患有十余種疾病,帶病繼續育人事業等。細節事跡的選取也要注意體現出對應的人物的精神,不能生搬硬套。
3.分析回扣是在人物事跡講述完成后還要從事跡中分析提取人物精神的部分,少了這部分就會導致我們的事例失去了靈魂。例如:王繼才傳遞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對祖國深沉的愛或張桂梅校長用自己的無私奉獻托舉起了1600名山區貧困孩子的人生等。
當然,人物事例運用不止與此,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感悟與積累進行創新運用。對人物事跡的使用還需要大家多多關注社會上的先進人物事例,功利點來說,我們可以在面試中進行使用。但是更多的,我覺得我們更應去向這些英雄人物和社會楷模致敬并真的將他們的精神延續到我們的生活中。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中公教育面試科目頻道)
及時掌握面試考試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9-30
09-29
09-28
09-26
09-17
09-15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29
09-29
09-29
09-29
09-29
09-29
09-29
09-29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