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務員考試行測中,工程問題是經常出現的一類題型,各位考生相對比較熟悉,但是在工程問題中有一類題型為交替合作,交替合作這類題目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只有正效率的交替合作,另一種是正負效率交替合作,也就是青蛙跳井問題。這類題考查形式比較固定,需要大家能夠明確基本的題型特征,今天中公教育將帶領大家一起認識“青蛙跳井”問題,并總結該類題型的做題思路和方法,為大家撥開謎霧。
現有一口20米高的井,有一只青蛙坐于井底,青蛙每次跳的高度為5米,由于井壁比較光滑,青蛙每跳5米會下滑2米,請問,這只青蛙幾次能跳出此井?
A.4 B.5 C.6 D.7
【中公解析】由題意可知:青蛙每次可跳5米,然后下滑2米,相當于青蛙一次只能跳3米,此時,若直接套用只有正效率的計算公式,20÷3=6……2,青蛙至少需要跳6+1=7次才能跳出此井,但實際過程中,青蛙第5次跳起滑下后,實際所跳總高度為3×5=15米,距離井口剛好還有5米高度,只需再跳一次,就可以直接跳出井口,無需再經歷下滑過程,所以只需6次即可跳出此井,選擇C選項。
為了保證青蛙最后一次一定能跳出井,可以先預留出一個完整的周期峰值,即青蛙一次可跳的最大高度5米,在總的工作總量中先減去這個峰值,用剩下的工作量計算循環周期數,即循環周期數=(20-5)÷3=5次,預留的5米只需再一次就可跳出,故共需6次。
多個人或機器共同完成某項工程且出現正負效率交替工作。
1.設工作總量為所給時間的最小公倍數,算出工作效率;
2.找出一個完整周期內的工作效率、時間和周期峰值(①周期時間:循環一次所用的時間;②周期效率:最小循環周期的工作量;③周期峰值:周期內效率累積的最大值。);
3.預留周期峰值,求出工作的周期數(有余數時向上取整)和剩余工作量,并分配剩余工作量;
4.算出總時間。
一個小池有甲乙兩個進水管,一個丙出水管,單開甲管6小時注滿;單開乙管5小時注滿;單開丙管3小時放完;水池原來是空的,如果按甲乙丙的循環輪流開放三個水管,每輪中各水管均開放1小時,那么經過多少小時后水池中的水注滿?
A.59 B.60 C.79 D.90
【中公解析】設工作總量為30(6、5、3的最小公倍數),則甲、乙、丙的效率分別為5、6、-10(實際情況是有進有出,進就是指正效率,出就是指負效率);一個循環周期的時間T=3h(甲、乙、丙各1小時),周期內效率P=5+6-10=1;預留周期峰值后,(30-11)÷1=19次 ,即19次循環后,還剩11個工作量沒完成,接下來正好甲、乙各1個小時,正好注滿;19個循環周期,對應19×3=57小時,所以共需時間=57+1+1=59h,故本題選A。
某游泳館內有甲丙兩個進水管和乙丁兩個排水管,單開進水管向空池注水,甲需3小時,丙需5小時;單開排水管將滿池的水放空,乙需4小時,丁需6小時,現池內有的水,如果按照甲、乙、丙、丁......的順序輪流各開一個小時,那么經過多少小時后水池的水開始溢出?
A.5小時15分鐘 B.10小時45分鐘 C.15小時15分鐘 D.20小時45分鐘
【中公解析】設工作總量為60(3、5、4、6的最小公倍數);則甲、丙、乙、丁的效率分別為20、12、-15、-10,一個循環周期內時間為4小時,周期效率為20+12-15-10=7,周期峰值為17(按輪流順序計算最大峰值),預留周期峰值,求出周期數并向上取整,(60-60×-17)÷7=4……5,取整為5個周期,求出剩余工作量為50-5×7=15,所以開始溢水共需時間為5個周期的時間5×4=20小時再加上剩余工作量所需時間15÷20=
小時,所以總時間為20小時45分鐘,故本題選D。
總結:青蛙跳井問題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題型特征和模型的建立,重點掌握青蛙跳井模型的題型特征,熟練運用操作步驟,重點是周期峰值的預留,求出整周期數和剩余工作量,希望大家多加練習。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中公教育行測科目頻道,了解行測知識)
掃碼系統刷題,參加每周??即筚?/p>
下載安裝后,點擊“刷題”按鈕即可暢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9-30
09-29
09-29
09-28
09-28
09-27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29
09-29